酬翁常之

酬翁常之朗读

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
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
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酬翁常之译文及注释

《酬翁常之》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
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
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

译文:
掩半开的柴门,一条深深的小径,
在山中,远离尘嚣的侵扰。
忧愁因为有了酒,春天在脸上绽放,
老去却不放过贫穷,头上积满了雪。
古井远远延伸到幽谷的水,
翠绿的藤蔓新长出小窗的阴影。
扁舟别辜负森林间的诺约,
愿好好倾诉这清新的诗篇,慰藉我的心灵。

诗意和赏析:
《酬翁常之》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清新自然、远离尘世纷扰的情怀。诗中的柴门和小径象征着隐居的生活方式,山中的环境使诗人能够摆脱尘嚣的纷扰,享受宁静。诗人用"愁因有酒春生面"表达了喜欢饮酒的情感,酒能给他带来愉悦和春天般的快乐。然而,诗人并不因年老和贫穷而悲观,他坚持用清新的诗篇慰藉内心的苦闷。诗中的古井和翠藤是隐居生活的象征,它们进一步强调了与世隔绝的意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清新自然和诗歌的向往。诗人在山中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理想,主张远离喧嚣,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境地。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诗人通过诗歌达到了自我宣泄和抒发的效果,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追求真挚感情和自然生活的价值观念。

酬翁常之读音参考

chóu wēng cháng zhī
酬翁常之

bàn yǎn zhài mén yī jìng shēn, shān zhōng miǎn jiàn sú chén qīn.
半掩柴门一径深,山中免见俗尘侵。
chóu yīn yǒu jiǔ chūn shēng miàn, lǎo bù ráo pín xuě mǎn zān.
愁因有酒春生面,老不饶贫雪满簪。
jiù jǐng yuǎn tōng yōu gǔ shuǐ, cuì téng xīn zhǎng xiǎo chuāng yīn.
旧井远通幽谷水,翠藤新长小窗阴。
piān zhōu mò fù lín jiān yuē, hǎo bǎ qīng shī wèi cǐ xīn.
扁舟莫负林间约,好把清诗慰此心。

徐照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据叶适说,他是“四灵”中首先反对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诗的诗人。徐照有《促促词》,通过农民与小吏的劳逸悲欢对比来揭露社会不平,有张籍、王建乐府诗意味,被不少选本选录。但他主要写近体诗,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种爱...

徐照诗文推荐

空山无一人,君此寄闲身。水上花来远,风中树动频。虫行黏壁字,茶煮落巢薪。若有高人至,何妨不裹巾。

官树标牌号,遮阴种已成。井乾人立久,芦密兽行鸣。接洞多空地,居城半是兵。未能忘好古,缺石认题名。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头晒。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东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小儿作军送文字,旬...

世事已无营,翛然物外形。野蔬僧饭洁,山葛道衣轻。扫叶烧茶鼎,标题记药瓶。敲门旧宾客,稚子会相迎。

络纬催寒断梦头,一眠双泪枕边流。屏风莫展江南画,寸地能生千里愁。

十年前有约,今却在城居。羡尔能携子,深山自结庐。引泉移岸石,栽药就园蔬。见说高林外,樵人听诵书。

今春北归雁,秋至又南征。冷避燕关雪,暖逢湘水晴。连行冲烧断,并食杂鸥行。沙上无缯弋,相呼一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