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书堂

古樟书堂朗读

问讯书堂士,门前有古樟。
植根深入地,盘势阔连罔。
雾合琴书润,风来硕席凉。
试赓云下曲,馀韵绕琳琅。

下载这首诗
(1)
诗文主题:植根深入琴书琳琅
相关诗文:

古樟书堂译文及注释

《古樟书堂》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古樟树和书堂为背景,抒发了对书堂士子的问候和对书香雅致的赞美。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问候书堂里的士子,
门前有一棵古樟树。
树根深深地扎入地下,
树冠广阔连绵无际。
雾气弥漫,滋润着琴书,
微风吹来,凉爽如席。
试着演奏一曲云下之歌,
余韵在空中缭绕,如琳琅之音。

诗意:
《古樟书堂》通过描述书堂和古樟树的景象,表达了对书堂士子的问候和对书香雅致的向往。诗中的古樟树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精神力量,而书堂则象征着学问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作者通过描绘樟树的深深扎根和广阔的树冠,表达了士子们对学问的深入追求和广泛涵养的向往。雾气和微风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书香氤氲的氛围和书堂中的清凉舒适。最后,作者运用音乐的比喻,将书堂中的学问与音乐的美妙相联系,表达了对书堂士子才情横溢、充满艺术和灵感的赞美。

赏析:
《古樟书堂》以古樟树和书堂为意象,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书堂士子的问候和对书香雅致的赞美。古樟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定的根基和扎实的精神力量。树冠广阔连绵无际的描绘,展示了士子们对学问的广博涵养和深入追求。雾气与风的描绘,则给人一种书香氤氲、清凉舒适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书堂之中。最后,作者将书堂中的学问与音乐相比,赋予了诗词一种韵律和美感,使人感受到士子们才情横溢、艺术灵感迸发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以美妙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书堂士子的学问修养和书香氛围。通过对古樟树的赞美和书堂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学问的向往和推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书堂士子才情横溢、创造力丰富的赞美和敬意。整体氛围清新雅致,给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受,使人对书堂的美好景象和士子们的学识魅力产生共鸣。

古樟书堂读音参考

gǔ zhāng shū táng
古樟书堂

wèn xùn shū táng shì, mén qián yǒu gǔ zhāng.
问讯书堂士,门前有古樟。
zhí gēn shēn rù dì, pán shì kuò lián wǎng.
植根深入地,盘势阔连罔。
wù hé qín shū rùn, fēng lái shuò xí liáng.
雾合琴书润,风来硕席凉。
shì gēng yún xià qū, yú yùn rào lín láng.
试赓云下曲,馀韵绕琳琅。

项安世诗文推荐

少日心随鹗上,长年身伴鸥闲。昨夜松声到枕,梦魂踏破天山。

春半閒窗午睡酣,梦馀瑶篆晚香残。起来磨墨花盈砚,勾得东风上笔端。

大江千里从西来,凭陵三峡喧如雷。自矜万顷临一杯,涌起雪浪吞崔嵬。一过荆门楚天阔,七泽茫茫如减没。波神潜声不敢发,汩汩安流到吴越。世间骄吝亦等耳,未见大...

船头一摇桨,船尾万波随。闻道山中乐,无人尽日维。

听说忠臣孝子,不论往事今人。衣上淋浪清泪,一生长为君亲。

天寒人倍爽,夜静雨初暄。旧稿诗重定,新编手自繙。相亲灯不厌,共坐意忘言。独笑重城里,千家正梦魂。

秋水迢迢诗思清,秋阳杲杲道心明。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行。

几许心期百未价,更将疏发对苍茫。江声直上鲸波去,山色回看虎踞长。乱后碧芜荒楚甸,云间孤塔见维扬。承平旧事无人说,闲倚栏干送夕阳。